requestId:6883d1ffc8abb4.50350766.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壯舉,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忠誠為民、包養網接續奮斗樹立起的一座時代豐碑,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包養網堅持堅守、博大深沉包養的情懷胸襟,輝映著科學理論的思想穿透力、時代引領力、實踐推動力包養,鐫刻著中國人民的奮發奮斗、犧牲奉獻,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包養度的強大生命力、顯著優越性。

為忠實記錄、全面反映這一奮斗歷程,為民族復興書寫“信史”,為新時代中國留下“小康印記”,從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經驗和智慧,銘記傳承其中蘊含的偉大精神,實現存史資政、教化育人的目的,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精心組織實施了“紀錄小康工程”,系統集納有關小康社會的各方面資料,建成“紀錄小康工程”數據庫、出版系列叢書,全景式、立體化、多維度記錄呈現黨領導人民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奮斗實踐,包養記錄呈現各級包養黨委包養和政府的重要決策部署,記錄呈現新中國包養網成立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小康進程中的關鍵節點、典型人物、重要事件,記錄呈現城市鄉村、各行各業脫胎換骨的成就和變化。

10包養網月14日,“紀錄小康工程”數據庫工作人員在查看“紀錄小康工程”包養網數據庫。新華社記者 王楷焱 攝

“紀包養網錄小康工程”以數據庫為主要載體,按照“分層分級、總體聯通”原則,建設國家、省、市和縣四級數據庫。其中,國家數據庫收錄近114萬條數據,主要包括有關小康社會的中央領導同志重要講話和中央重要會議資料、大事記、系列志書年鑒、白皮書、理論文章和理論著作、新聞報道、典型人物資料、課題包養報告、專題片、出版物、各類文藝作品和電影、重大工程項目資料、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個人作品以及重要實物包養網的數字化包養資料等16類內容。各包養網省、市、縣級數據庫由各地宣傳部門負責組織建設,參照國家數據庫標準,結合各地自身實際,收錄規定內容和富有地方特色的資料,目前已收錄466萬余條數據。

10月14日,“紀錄小康工程”數據庫工作人員在介紹“紀錄小康工程”數據庫。新華社記者 王楷焱 攝

“紀錄小康工程”以大事記為內容主干,搭建起整個記錄包養網內容的框架,忠實記載有關小康社會的重要工作、重要活動和重大事件。其中,包括2部國家級大事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事記》和《中國脫貧攻堅大事記》,35部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提供的專業領域大事記,60部省級大事記,383部市級大事記,3465部縣級大事記,基本包養實現各級行政單位包養網全覆蓋。

  這是10月14日在北京拍攝的“紀錄小康工程”系列叢書。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紀錄小包養網康工程”出版發行一套叢書,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個系列,中央叢書包括《習近平的小康情懷》《習近平的扶貧足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文獻選編》等,以及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包養網會的“全景錄”,共計44冊,包養忠實記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指揮、親自推動,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中華大地上包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的豐功偉績,充分彰顯人民領袖將堅實足跡印在祖國大地、將深切關懷留在百姓心間的為民情懷,全面反映黨中央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大決策、重大部署,講述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進程中涌現的先包養進個人、先進集體和典型事跡,揭示輝煌成就和變化背后的制度優勢和經驗啟示。地方叢書反映各地推進全包養網面建成小康社會實際情況,分為“全景錄”“大事記”“變遷志”“奮斗者”“影像記”5個主題,共計165冊。

“紀錄小康工程”數據庫(www.jiluxiaokang.com)已于近日上線并向公眾開放,同時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新媒體平臺和“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開設或鏈接專題展包養示頁包養網面,為工作決策、宣傳報道和包養網學術研究等提供參考借鑒、素材線索和數據支撐。系列叢書由人民出版社、新華出版社和各省重包養點出版單位出版,包養面向全國發行。

TC: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